電動葫蘆因其結構緊湊、制造方便、安裝簡易、 維修簡單、價格低廉以及操作靈活等特點,已經成為一種擁有量最大、增長速度最快的軌道運行式起重機電動葫蘆 。據統計,截止到 2021 年底,我國在用起重機械273.02 萬臺 ,根據無錫特種設備檢驗系統的統計,電動葫蘆起重機占起重機總數的 83.6%,依此推斷全國在用電動葫蘆大約 228.25 萬臺,且以配有錐形轉子電機的鋼絲繩電動葫蘆為主,該類型電動葫蘆能效低,一般小于 50%,一般只能達到 3 級能效]。2014 年國家取消了電動葫蘆的制造許可,電動葫蘆制造企業數量迅速增多,涌現了一批創電動葫蘆。
2013 年 11 月 27 日,原國家質檢聯合國家標準化管理會共同發布了質檢部門主導的首個起重機械能效測試標準 GB/T 30028—2013《電動葫蘆能效測試方法》,并于 2014 年 3 月 1 日實施電動葫蘆 。2016 年 9月 1 日,JB/T 12745—2016《電動葫蘆 能效限額》發布實施,對各種電動葫蘆的能效等級做了詳細規定。
目前,國內電動葫蘆廠家眾多,能效高低不齊,沒有符合要求的電動葫蘆能效試驗臺電動葫蘆 。因此,研發一款便攜式電動葫蘆能效智能化測試儀,對節能電動葫蘆產品開發、能效測試、能效監督都具有重要意義。
傳統的電動葫蘆能效專用試驗臺一般由試驗臺架和控制系統組成電動葫蘆 。試驗臺架一般由試驗軌道、地基、底坑、立柱、橫梁、走臺等部分組成;控制系統一般由供電模塊、監控模塊、測試模塊、數據處理模塊等組成。
傳統電動葫蘆能效專用試驗臺的不足
1)開發成本大、周期長電動葫蘆 。試驗臺架由鋼結構制作,地基和底坑由鋼筋混凝土澆筑,需要占用固定的試驗場地,控制系統需要專用的變壓器和控制室。開發成本約 400 萬元,建造周期一般要半年左右。
2)試驗場所固定電動葫蘆 。試驗臺一旦建成,所有的測試裝置均固定,試驗樣品均需運抵試驗室,并安裝到試驗臺架上才能試驗,不能到使用現場進行測試。
3)測試效率低,勞動強度大電動葫蘆 。樣品需要安裝到試驗臺架上,接上測試儀表、控制線以及電源線,測試結束后還需要拆卸。整個測試過程中 80% 以上的時間都浪費在了試驗樣品的拆卸和接線上。
4)試驗能力有限電動葫蘆 。試驗臺一旦建成,適合安裝的電動葫蘆尺寸、噸位已經固定,能夠測試的電參數也已經固定,超出試驗臺能力的測試則無法進行。例如,對近年來出現的低凈空葫蘆、歐式葫蘆、大噸位葫蘆、偏掛葫蘆以及特殊機型,現有的試驗臺要么不能安裝、要么測試功率不夠。
5)后期維護成本高電動葫蘆 。試驗臺結構部分分為機械、結構、液壓部分,電氣部分分為控制、采集、顯示、監控等部分,有高壓、低壓、強電、弱電,結構和系統復雜,后期機、電、液維護頻繁,維護成本高。
6)測試技能要求高電動葫蘆 。試驗臺涉及機、電、液、控制、測試、數據處理等部分,需要各相關專業技術人員。